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中世紀的東南亞霸主 - Srivijaya室利佛逝


室利佛逝,梵文Sri Vijaya(意為光榮勝利),在中國古代又稱做三佛齊(宋代以後改稱)、佛逝、舊港,是7世紀中葉在蘇門答臘島代替干陀利國的古國,它與群島諸國和中國、印度都建立了貿易關係,為此區的國際貿易與宗教中心,來自東亞、南亞、阿拉伯世界和東南亞的航海人都穿梭在其中。

室利佛逝王國在西元7世紀立國,因為控制麻六甲海峽的貿易而興盛起來,成為東南亞首要的商業霸主,長達640年之久。這個王國在極盛時期,版圖曾到達泰國南部、馬來半島、爪哇西部及婆羅洲。其強權地位一直維持到11世紀中葉,之後國力大為削弱,但又苟延殘喘了兩個世紀。

雖然考古證據有限,學者相信室利佛逝以散亂建築於樁條和木筏上的城市為都,其位置在今天蘇門達臘巴領旁(Palembang,又稱巨港)附近。這個城市一度是極為重要的區域貿易地點、宗教朝聖的中心,以及極具權勢的王廷所在地。室利佛逝王室極聚全力於一身,國王自稱“龍精”,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國王去世,百姓要被迫削髮服喪、國王的待從要被迫投火殉葬,是帶有濃厚的奴隸制殘餘的封建體制。

中國的朝代歷史、佛教朝聖者的編年史、阿拉伯人的紀錄,以及銘刻在各處紀念軍事征討和國王功績的碑文,都描述了這個海上帝國以及其輝煌盛況,可見其在中世紀的東南亞歷史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且其重要性是影響在各個面向的,我們從以下幾個面向來大略勾勒這個王國:



版圖與歷史

室利佛逝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附近,最初為末羅遊(位於占卑地區,又稱末羅瑜)屬國,獨立後併吞末羅遊國。686年室利佛逝悉莫女王出征爪哇,經過半個世紀征服了爪哇島,勢力擴張到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區,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南北端。8世紀中葉,室利佛逝遷都婆羅伽斯,並進一步將其勢力伸入現代泰國的六坤(英文:Ligor)一帶,控制了整個麻六甲海峽以及佔領了水陸咽喉——克拉地峽,到1000年室利佛逝已占領爪哇島的大部分地區,也成為海上商業帝國。

在室利佛逝擴張版圖的同時,爪哇島上出現了另外一個由印度人建立的佛教國家--夏連特拉王朝(Sailendra,又稱岳帝王朝、山帝王朝、朗闍家族),7世紀時,爪哇島上印度教的珊闍耶王國與佛教的夏連特拉王朝在爭奪中爪哇的霸權。856年夏連特拉最後失敗,王子逃往蘇門答臘,繼承室利佛逝王位(夏連特拉以國王母親是三佛齊公主的名義,繼承了三佛齊的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成為麻六甲海峽的強國,穿行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向它納稅。其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

10世紀末,室利佛逝受到伊夏納王國(中國史籍稱作闍婆,其政治中心在爪哇東部)的挑戰。991年,伊夏納曾派兵攻打室利佛逝。1006年,室利佛逝摧毀伊夏納首都。1017年,由於不滿過分的港口和入口税,印度注輦國(Chola,又稱朱羅)從坦喬爾(Tanjore)派出軍隊,大舉侵犯室利佛逝本土及其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各屬邦,室利佛逝的國力從此大受削弱,無力再行干預重新崛起的東爪哇愛爾棱加,兩國達成協議,馬來群島西部屬室利佛逝勢力範圍,東部則屬爪哇王國勢力範圍。

在後來的兩個世紀裡,室利佛逝將區域商業重整,貿易組織中心從巴領(Palembang)旁移往蘇門達臘的一個城市國家:占碑(Jambi)。遷都後,直至13世紀初,室利佛逝仍然控制著麻六甲和巽達海峽的兩岸地區和海上貿易,但其國力卻已遠不如前,爪哇北岸和馬來半島的其他港口紛紛崛起,與之一較長短。以後由於東爪哇新柯沙裡王國,特別是麻喏巴歇的崛起,各屬邦的分崩離析,馬來半島北部各港口為新崛起的素可泰王朝所侵奪,自1377年以後室利佛逝逐漸消亡。



貿易與與中國的關係

室利佛逝為東西海上交通要衝,轉口貿易興盛,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往來商船彙集於,當地也產黃金。室利佛逝國家的收入相當一部分得自進出口貨物的稅收和海上劫掠,故各港口也堆滿大量本土以及中國、印度和阿拉伯諸國的土特產。西元9世紀中期,夏連特拉繼承室利佛逝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後,室利佛逝更鞏固馬六甲海峽的強國地位,穿行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向它納稅,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但由於身為貿易強國,室利佛逝過高的港口和入口税,以及過分的海上劫掠,也造成其受到印度注輦國的襲擊,貿易元氣大傷,甚至影響到了之後的國力與衰微。

室利佛逝統治者的權威無遠弗屆,他們僱用海盜作為貿易商或海軍,與上游控制河岸腹地資源的首領成立聯盟,並跟中國建立強穩的政治─經濟關係。無疑的,中國相當肯定室利佛逝扮演的「東西貿易守門人」的角色,並與之建立起互惠的外交關係,以保障雙方優越的貿易地位,彼此互相開放港口以進行貿易、維修船艦,以及提供航海人落腳之處。

事實上,室利佛逝一直與中國唐、五代、兩宋封建王朝維持密切友好的交往關係,兩國之間使節、僧人和商人往來不絕(唐僧義淨就先後三次到室利佛逝)。特別是宋代,兩國關係更加密切,從宋朝立國(960)至淳熙五年(1178)的二百餘年間,先後遣使三十多次,使節來華“上章表”時還使用中國文字。



宗教

室利佛逝雖以貿易出名,其國際化京城卻也是往返中國與印度的佛教朝聖者的重要中途站(像是中國佛教徒前往印度時就會在此停留),它在7世紀接納大乘佛教,其城市菁英顯然利用這個普世化宗教來取得政治的正當性,在此同時,它也成了一個媒介,使室利佛逝的文人得以參與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僧侶社群進行的複雜對話。

印度著名的佛學大師夏基阿基爾蒂曾在此講學; 671年中國唐代高僧義淨(635~713)取海道前往印度學習佛法,曾在此學習六個月的梵語和佛教理論,從印度取經回來後,繼續留此從事翻譯和著述多年。直到11世紀初,室利佛逝仍為著當時傳播大乘佛教的中心。傳說中,國西藏頗有聲望的迦當派佛教領袖阿底娑曾到此向佛教團首領達摩黠底學習諸經凡十二年(1011~1023)。另外,在室利佛逝時期,他們也把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一部分譯成爪哇散文,還整理頒佈印尼了第一部成文法。

*Muara Takus in Riau, 可能是室利佛逝的起源地






















Resources:
《東南亞:多元與發展 PART I》p.92-94,李美賢,楊昊譯,台北賽尚圖文。
"室利佛逝帝國",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2010年10月2日。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4%BD%9B%E9%BD%90
互動百科
http://www.hudong.com/
發發百科
http://www.ffwb.cn
Wikimedia Common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rivijaya_Empire.svg
skyscrapercity
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thread.php?t=261201&page=2

3 則留言:

  1. 不曉得您們有沒有發現,有了地圖,好像可以更看清楚當時的事世界,可以把自己的想像,建立地更有系統、有座標?

    楊昊謹上

    回覆刪除
  2. 很早就知道有這個國家了!不過,我不記得以前學校的教科書有教。

    回覆刪除